第624章 半导体革新,星逸班! (第7/19页)
无醉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千小说www.qbtxt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闻言,简子妍美目流转:“这样的策略,实在是太好了,极大地缩短了培养时间。当下我们招收半导体应届生,大都是硕士生、博士生,入职后都要从头学习,培养一年甚至两年,才能算是个合格的员工,那时候很多人都三十多了,早已过了最有干劲的年头,后续发展只能说一般。”
“若是按照产学结合,从大二就开始传输先进制程,进行系统培养,大三就进入星逸半导体实习,大四就能独当一面。那时候他们才20几岁!恰好精力最旺盛,前途最光明,这对学生来说前途无量。也能更好地给我们星逸半导体添砖加瓦。”
“不错,这就是我最在意的原因之一。”王逸笑说。
国内的半导体博士,一路学习到三十多岁,大都是过时的制程理论,没多少意义。
还不如按照王逸产学结合培养出来的大二学生!
毕竟产学结合模式下培养的大二学生,学习的都是星逸半导体核心工程师教授的前沿理论,都是最新的体系,最起码能学40纳米制程。
这些可是国内博士都学不到,他们的老师都不会的。
比如今年九月份开始招生,那明年九月份星逸班第一批大二学生就可以接受星逸半导体资深工程师当讲师,进行前沿理论的系统教导。
教的最起码是40纳米工艺的理论体系,甚至部分是28纳米的理论体系。
这些东西别说其他高校老师了,连中芯国际的资深工程师都得拿着当宝,尤其是28纳米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