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千小说www.qbtxt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汝南国被襄城、颍川、南顿、新蔡半包围着,若不掌握在手中,实在碍眼。
偏偏汝南自汉以来就十分富庶,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汉时汝南郡很大,有三十七县之多,和如今只有十一县的汝南国不是一个概念。
期思陂、青陂、鸿隙陂、葛陂、鲷阳陂、石塘陂等,林林总总数十陂池,少的灌溉三百顷,多的可灌溉三万顷(鲷阳陂)良田——汝水两岸最密集,有37处陂池。
自汉以来,汝南甚至引淮水灌溉农田,河湖纵横,多蓄池水,几可比江南水乡。
位于今汝阴境内的富陂县(已废),“多陂塘以溉稻,故曰富陂县也”。
两汉年间,汝南境内的稻田非常密集。
庾亮翻阅典籍,得知汝南南部曾“三月种粳稻,四月种秫稻”,比起粟麦的亩收,“高田五倍,下田十倍”——此固有所夸张,但水稻产量高于小麦,更高于粟米,却是不争的事实。
只可惜汉末以来战乱,百又余年矣。
曹魏以及国朝虽然多番努力,修缮陂池,但地方上的灌渠系统依然不可避免地衰败了下去,以至于曾经大名鼎鼎的富陂县(比喻该县水库多)都废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