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千小说www.qbtxt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在朝鲜这里,这图纸还是挺不错的,至少简单易上手。
“5吨?那是多少?”杨秀清眯着眼睛问。
“一万斤。”温斯特.怀特回答道。
“日产一万斤?”杨秀清吃了一惊,“年产岂不是有三百多万斤?”
这可不是个小数!大清一年的生铁产量在19世纪50年代大概就2万吨,而一座搅炼炉,一年就能产一千多吨,修个十几座搅炼炉,朝鲜的铁产量马上就能超过大清!
这就是工业化!哪怕是落后技术,也不是传统小农社会的手工业能比的。
“有了这个图纸,就能建起高炉吗?”杨秀清问。
“能!”图波列夫保证道,“东王殿下如果愿意相信我们俄罗斯帝国,给我三个月时间,我保证能为您建起第一座搅炼炉此后每个月都能建成一座!”
杨秀清点了点头:“还有别的吗?”
“有!”跟着彼得.奥尔洛夫一起来的另一个东正教神父又捧出一迭造船的图纸,“东王殿下,这是最新式的木壳风帆蒸汽炮舰的图纸只要您愿意聘请我们俄罗斯的工匠,一年之内,我们就能为您造出第一艘蒸汽炮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