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江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千小说www.qbtxt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太虚的气学体量毕竟小,又颇有古典色彩,继承了亚圣的部分理念,社稷为重君为轻,更是第一个投奔道门的,道门出于千金买马骨的考虑也好,抑或是其他考虑也罢,安排一个气学当然没什么问题,进不了道府还可以进入同道府,实则不行三教议事也是可以的。
可理学和心学两大派系的体量太大了,想要把他们安排妥当,势必挤压道门之人的空间。
说句不好听的话,大家伙跟着大掌教打仗,除了家国情怀、正统思想、天下太平,也是想要立功进步的,我今天只是个九品道士,总不能打完仗还是九品道士吧?总要往上走一走的。既然要往上走,只提升品级不行,职务也要跟着动吧?
大掌教不愿意彻底清算太平道和太一道,严厉批评了苏元载和张拘成,表明了要保留两道相应位置的态度,那么新的位置从哪来?多余的利益从哪里来?自然是从儒门那里来。总不能是从佛门那里来,佛门那个鬼地方,对于道门之人来说,跟流放差不多。
就拿同道府来说,这不就是扩编出来的职位吗?这些位置不是凭空来的,原来都是有人的。原来被哪些人占着?被儒门的人占着。
齐玄素要稳人心,要犒赏有功之臣,仅仅割太平道和太一道的肉是不够的,还要割儒门的肉,甚至是要儒门的命。
气学已经抢先一步投诚,只剩下理学和心学了。齐玄素此时正倡导三教共和,直接对儒门下手,有违共和的主旨,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摆花瓶已经有张太虚,不需要那么多花瓶,位置不够,所以齐玄素绕了一下,他不谈儒门,而是要废掉皇帝,等于间接绝了理学和心学的退路。
到了此时,理学和心学便是想要投降也不可得了。
反观皇帝,他毕竟是儒门的半个教主,这不是假的,重用儒门之人也是真的,正是因为有了儒门的支持,皇帝才能与大掌教分庭抗礼。那么儒门之人自然要跟皇帝同舟共济,哪怕这艘船快要沉了。
走到今天这一步,儒门就是再想反悔也来不及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