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千小说www.qbtxt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嘛……这个“胜利”的水分相当大。
首先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变化,尤其是随着镇守蓟镇多年的戚继光投入实学派麾下,蓟镇俨然已经成为第二个宣大。此时的蓟镇上上下下都是高党将领,“宣大化”的程度相当高,其中间杂着谭纶、戚继光系的南军将领,现在也属于高党一系。
其次呢,高党嫡系的宣大将领对辽东的渗透也很严重。通过高务实的三次调整,从一开始的马家将、麻家将,到前一次萧如薰率领的大批宣大中层将领补入,辽东的高党宣大嫡系势力也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直接掌握的宣大精锐超过四万五千,这个数据甚至已经超过李家军——因为李成梁前次损失不小,此消彼长之下反而只剩三万七千左右的嫡系。
当然,李如松回镇辽东之后正在扩军,意图恢复,现在可能已经恢复到了之前的四万嫡系规模。大致上可以这么说,辽东最精锐的家丁化嫡系军队高达八万余,是九边之中家丁化程度最高的一镇,可谓兵雄天下。
而在这个兵雄天下的辽东镇,现在基本上是实学派和心学派东西二分。
东部方面是以“镇守辽阳副总兵”萧如薰为核心的实学派嫡系军队,他是被安排过去接替曹簠的,曹簠现在已经升调蓟镇总兵。
萧如薰麾下主要包括负责金、复、海、盖这四州,也就是辽南半岛方面的分守海盖右参将马栋;负责辽北方面的开原参将麻承勋;配合萧如薰负责辽东中部方面的沈阳游击戚金。
不过,辽东这半边还有李成梁当年留下的势力,主要是宽甸参将杨元。由于宽甸的位置在鸭绿江西北,所以他实际上是负责辽东东部方向,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配合辽西对辽东形成了一个左右夹击的状态——当然,大家都是明军,所谓夹击自然只能说是某种形势,除非一方造反,否则并不真正成立。
辽西方面,为首的当然是身为“镇守辽东总兵官”李如松。因为此前提到的情况,加上宽甸的杨元分走了部分李家军嫡系力量,实际上李如松手里的嫡系只有三万两千左右——如果他扩军补充已经完成,那大概就是三万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