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千小说www.qbtxt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刺刀阵”这个说法,本身来源于大明自己,这个极具欺骗性的名字连布日哈图都被忽悠进去了,以为明军以步制骑的关键就是刺刀本身。当时布日哈图也有些不能理解,刺刀能做的事情,过去的长矛手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为什么明军舍弃长矛阵而用刺刀阵?
多年以前布日哈图认为明军中长矛兵日趋减少是因为明军不敢肉搏,他们怯弱之极,只敢远远的用鸟铳等火器射击。一旦蒙古骑兵杀奔过来,顿时便作鸟兽散,任何阵型都是一溃千里,只有个别几支精锐部队能够立坚阵、打硬仗。
但个别精锐始终太少,如戚家军、马家军、李家军、麻家军等蒙古人的老对手,除了李成梁的李家军之外,就没有哪家能过万数。这点兵力,事急救场还算差不多,力挽狂澜于既倒那就难了,所以此时的明军自然不可能打出什么真正的大胜。
庚戍之变以后,大明取得的第一次可以真正称得上大胜的战争,就是布日哈图亲历的漠南之战。
高务实也是在这场战争之后开始被视为“文帅”的——安南之战虽然规模也很庞大,但大明主流人士不可能把安南看做蒙古这一级别的对手,所以安南之战在大明内部的成色稍显不足。
这场漠南大战,高务实的各项表现堪称完美,但正如大明内部也有人注意到的那样,布日哈图也知道此战的真正主力其实是土默特而非大明自身。高务实实际上是通过高超的政治手段,利用了强大的土默特铁骑给他胜利加冕。
常人即便发现这一点,也只会觉得高务实手段了得,能够“以夷制夷”,但布日哈图却发现了另外的重点。
不是高务实非要展现什么高超的政治手段,而是他清楚的了解到,仅凭明军当时自身的力量,打不赢漠南之战!
没有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垫底,绝大多数谈不上精锐的明军根本没有勇气独面数万蒙古骑兵,真要强行拉去草原上和蒙古骑兵打野战决胜,不出现溃败都要烧高香了,遑论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