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千小说www.qbtxt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道求贤令如惊雷般响彻天下。它打破了贵族政治的壁垒,首次向全天下宣告:无论出身国别,只要有能强秦,即可封官裂土。在山东六国还在推行"亲亲尊尊"的世卿世禄制时,秦国率先举起了唯才是举的大旗。令文既追溯穆公霸业以激发秦人壮志,又坦诚承认四代乱政的过失,展现出难得的政治勇气。当这道刻在青铜板上的政令被使者带到魏都安邑、齐都临淄、楚都郢城时,各国士子纷纷奔走相告,一场改变历史的人才西流即将拉开序幕。
三、士子西来的时代浪潮
求贤令颁布次年,咸阳城迎来了第一位重要访客——卫国人公孙鞅。此时的商鞅正在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做中庶子,公叔痤临终前曾向魏惠王推荐他,可惜惠王不以为然。当商鞅看到《求贤令》中"与之分土"的承诺时,不禁怦然心动:在魏国这样的老牌强国,贵族垄断上升通道,像他这样的寒门士子难有出头之日,而秦国的求贤令却为他打开了一扇大门。
商鞅入秦后,通过孝公宠臣景监引荐,先后三次与孝公论政。第一次谈"帝道",孝公听得昏昏欲睡;第二次讲"王道",孝公仍提不起兴趣;直到第三次说起"霸道",孝公才双目放光,向前膝行而坐,一连交谈三日不知疲倦。商鞅提出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推行法治"等主张,正切中秦国积弊。孝公深知,要推行这样的变革,必然触动旧贵族利益,但他已下定决心:"寡人闻''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变法之事,就交于先生了。"
随着商鞅的到来,山东士子如潮水般涌入秦国。赵国人楼缓、魏国人张仪(虽然后来事秦)、齐国人邹衍(曾短暂入秦)等,都在求贤令的感召下踏上秦国土地。咸阳的客栈里,每天都能听到不同口音的辩论声,士子们在酒肆中纵论天下大势,探讨如何强秦。这种开放包容的氛围,与山东六国的封闭形成鲜明对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旧贵族们坐不住了。甘龙在朝堂上公然反对:"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孝公却反问:"昔穆公变法,秦国方得崛起;献公新政,秦国始有起色。如今秦国若不变法,如何能与列国抗衡?"他转头对商鞅说:"从今日起,先生即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事宜,寡人全力支持。"公元前356年,商鞅第一次变法正式颁布,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连坐法等措施相继出台,秦国宛如一列开动的战车,踏上了脱胎换骨的征程。
四、变法背后的君臣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