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千小说www.qbtxt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户籍失序对社会经济的连锁冲击
(一)赋税体系的崩塌与财政危机
户籍混乱直接导致赋税征收陷入困境。后梁贞明六年(920年),户部奏称:“天下户籍,除两京及近畿州郡外,余皆失实,纳税户较唐开元时十无二三”。唐朝以户籍为基础的租庸调制在五代名存实亡,各政权被迫改行“按田亩征税”,但因土地所有权随战乱频繁变动,“田易主而籍未改,新主无籍而旧主逃”,出现“有田无税、无田纳税”的怪象。后唐清泰二年(935年),三司使刘昫统计赋税时发现:“河南府户五十万,而纳税者仅十三万,余皆为逃户或隐户”,财政收入不及盛唐时期的十分之一。
为弥补财政缺口,官府肆意加征杂税,形成恶性循环。后晋天福年间,“除正税外,有蚕盐钱、地头钱、农器钱、曲钱等数十种”,甚至按户籍征收“拔丁钱”“甲料钱”,百姓不堪重负,逃亡更甚。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柴荣不得不承认:“户籍紊乱,赋税不均,盖由官吏弛慢,豪强蔽匿,致朝廷失其版图,百姓受其疾苦”。
(二)土地荒芜与农业经济衰退
户籍失序导致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户部奏报:“自唐末丧乱,京畿周边百里,耕者十无二三,良田鞠为茂草,皆因户籍散佚,业主不明”。后唐天成元年(926年),枢密使安重诲巡视关东,见“曹、濮、郓诸州,户口减耗,田畴荒芜,问其故,皆曰:‘百姓惧苛政,多逃于他境,或聚为盗寇,田无人耕’”。
土地荒芜又引发粮食危机。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汴州大饥,“人相食,户口减大半”,官府因无准确户籍,无法调配救灾物资,只能眼睁睁看着灾情蔓延。《五代会要·户口》记载:“五代之民,死于兵者十四五,死于饥者又十四五,户籍所存,十不余一,中原经济几近崩溃”。
五、户籍崩解下的民生困境与社会失控
(一)身份认同丧失与社会流动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