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集:西晋建立 (第4/5页)
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千小说www.qbtxt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指挥六路大军伐吴:镇东大将军司马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率水师从益州顺流而下,总兵力二十余万。
吴军因长期疏于战备,防线迅速崩溃。太康元年(280年)三月,王濬水师抵达建业(今南京),孙皓效仿刘禅,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出城投降。自黄巾起义(184年)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局面,至此暂告终结,西晋实现了短暂的全国统一。
五、统治危机:太康盛世表象下的深层隐患
灭吴之后,西晋进入"太康盛世"(280-289年)。史载当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府库充实,社会安定。但在繁荣表象下,三大隐患正悄然滋长:
(一)门阀士族的崛起
通过"九品中正制"与"品官占田荫客制",西晋政权与士族阶层达成政治妥协。士族子弟凭借门第即可入仕,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选官格局。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为代表的门阀士族,逐渐掌控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皇权受到士族集团的无形制约。
(二)宗王势力的膨胀
分封制下的诸王,不仅拥有军事指挥权,还可参与朝政。如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等宗王,先后在中央担任要职,形成"宗王干政"的局面。司马炎晚年,为制衡士族,又赋予宗王都督诸州军事的权力,使地方都督与宗王身份合二为一,为后来的军阀混战埋下伏笔。
(三)统治集团的腐化